2024-08-10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过程与一般事件的处理过程大致相同,不过,由于信息安全事件技术性较强,一般先成立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调查,找出产生事件的原因,分清责任,写出报告,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事件描述、事件分析等内容。事件描述: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和系统、事件的性质和影响范围等。事件分析: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收集证据,记录处理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止再次发生的补救措施。
一)进行现场勘验和调查取证,查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危害程度;(二)分析事件的性质,查找原因;(三)提出防范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改进措施的建议;(四)形成事件调查报告和处理建议;(五)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理的,移交给相关部门处理。
有害程序事件:蓄意制造、传播有害程序,或是因受到有害程序的影响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攻击程序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等。
工作主要包括: 根据安全级别定义,为负责信息安全风险识别和安全审计评估; 调查和处理信息安全违规行为。
目标:信息安全通常强调所谓CIA三元组的目标,即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CIA 概念的阐述源自信息技术安全评估标准(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Evaluation Criteria,ITSEC),它也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和安全建设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所有的信息安全技术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安全目标,其核心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五个安全目标。保密性(Confidentiality)是指阻止非授权的主体阅读信息。它是信息安全一诞生就具有的特性,也是信息安全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更通俗地讲,就是说未授权的用户不能够获取敏感信息。
目标:真实性: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能对伪造来源的信息予以鉴别。保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被窃听,或窃听者不能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完整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篡改。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
信息安全三个不发生是指在信息安全管理中,要求做到的三个目标:不发生信息泄露、不发生信息系统瘫痪、不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这三个目标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一个组织信息安全水平的重要标准。 不发生信息泄露:信息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获取、使用或披露了敏感信息。
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就是依据安全标准和安全需求,对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环境进行安全管理以达到安全目标。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包括背景建立、风险评估、风险处理、批准监督、监控审查和沟通咨询6个方面的内容。
此标准用于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和分级,以便组织更好地管理和应对这些事件。《网络安全法》:这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法律,于2017年生效,规定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网络运营者的责任、网络信息内容的管理等。
预防为主导。我们将以安全防护为基础,强化预警机制,特别保护关键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的信息系统。通过在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多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共同构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 迅速应对。
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采取多种措施,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快速反应。
确保基础网络、电子政务、教务系统与其他重要信息系统的日常业务能够持续运行;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保证学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输的畅通。 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规定。 (2)网络与信息安全主要威胁及隐患现象。
1、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事件定义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一般可以分为攻击类、故障类和灾害类等,可能造成的后果包括业务中断、系统崩溃、网络瘫痪、信息外泄等。
2、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计算机设备管理制 计算机的使用部门要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3、为了确保学校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不当使用和遭受攻击,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为学校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内容:总则 -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部门、教职工、学生及外来合作单位人员在使用学校网络和信息化平台时的信息保密审查与管理。
4、为确保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信息安全,经局领导班子研究,特制订如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遵守保密规定,严格控制不应公开的档案信息。保存档案数据信息的计算机不得与公共信息网络联接,确需联接时,必须通过安全保密审查。加强对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管理,确保网络和使用过程的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