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滴滴外卖大数据分析(滴滴 数据分析)

2024-09-10

滴滴是怎样回应“抽成高”事件的?

1、月7日,滴滴发布《滴滴网约车关于“抽成”的说明》,回应近期对于抽成高说法的质疑。滴滴表示,抽成高于30%的订单占总订单的7%,其中包括乘客补贴优惠、企业经营成本、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仅1%为网约车业务净利润。滴滴表示,将持续推进平台收费定价公开透明。

2、针对于网友的这一大质疑,滴滴也是正面回应,并没有逃避问题或者敷衍。

3、滴滴回应平台抽成过高一事5月7日晚,滴滴通过滴滴出行微信官方账号做出回应,称2020年平台抽奖比例为9%,网车业务净利润为1%。滴滴表示,有百分比过高的订单,但百分比超过30%的订单占比不到3%。滴滴在回应中还表示,将继续推进平台收费定价的公开透明。

滴滴打车被指大数据杀熟,还有哪些软件有大数据杀熟的可能?

1、现在大数据杀熟已经非常普遍,除了滴滴打车,还有一些购物软件存在杀熟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但是人们使用网络多了之后,个人的数据会被各种APP利用,他们会通过用户画像,利用大数据进行杀熟。滴滴打车就曾经爆出过,用不同手机打车价格不同的事情。

2、不止滴滴打车存在着大数据杀熟,还有美团、第三方购票软件和一些购物软件,也存在着大数据杀熟。我觉得这种情况应该得到国家的重视,也应该受到管控。

3、大数据杀熟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采取的不正当行为。 以滴滴打车为例,初期为了吸引用户,价格优惠,但随着市场稳定,同样的行程,老用户的价格往往高于新用户。 美团外卖也被发现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同一商家、同一商品,常点外卖的用户价格更高,配送费也额外增加。

4、就已经证明这背后就是大数据杀熟搞的鬼。第二:在使用打车软件的时候,费用计算根本不一样。随着网约车市场的不断扩大,而且各种各样的打车软件也出现在市场上面。

5、“大数据杀熟”是指商家利用消费者的购物数据和偏好,通过算法为消费者定制价格。然而,一些平台利用这一技术对老客户收取更高的价格,有时甚至高于新客户。 去哪儿网和飞猪旅行等平台被指存在“杀熟”行为,老客户往往不如新客户获得优惠。

滴滴打车被指大数据杀熟,你是怎么看大数据杀熟的?

用户分层管理:商家采用大数据杀熟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和习惯对客户进行分类。这种做法使得商家能够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并据此制定差异化的收费标准,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利润最大化:商家实施大数据杀熟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增加收益。

所谓“大数据杀熟”,即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大数据,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同一件商品或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与其称这种现象为“杀熟”,不若说是“杀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一罐可乐,在超市只卖2元,在五星级酒店能卖30元。

大数据杀熟是一种利用用户数据进行价格歧视的商业模式,它在不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对不同人的价格进行差异化处理。 这种行为虽然可能符合企业的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它损害了用户信任,破坏了市场公平性,并可能引发消费者的反感。

近日,滴滴打车被指大数据杀熟:12公里的路程2部手机相差8元一事引发广大网友热议。经常使用某个APP发现自己打车的价格比“新手”贵,不同价格的手机显示的价格不不同,这就是网友普遍反映的大数据杀熟,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如何,“大数据杀熟”现象,最终损伤的都是整个行业。

大数据杀熟现象指的是在数字经济中,老客户在购买相同商品或服务时往往面临比新客户更高的价格,这一问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商家通过大数据技术搜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消费偏好、习惯和收入等,基于这些信息对不同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价格,以此追求更大的消费者剩余。

从“大数据杀熟”一事中,虽然说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给出不同的定价并不罕见,只要价格公开、不强买强卖,就基本正常,但互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杀熟”,却隐患重重。一方面,大数据“杀熟”违背了商业伦理,越是老顾客,越应该受到照顾,这是商家应该遵循的基本伦理。